女篮 “转会王” 刘禹彤再换东家 一年四队折射 WCBA 生态
2025 年 9 月 5 日,上海女篮官方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特殊的定妆照:24 岁的刘禹彤身披 23 号战袍,笑容腼腆却难掩 2.01 米身高带来的压迫感。这位被球迷称为 “女版奥尼尔” 的内线猛将,正式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第四段旅程 —— 加盟上海女篮。然而,当人们细数她的职业轨迹时不禁愕然:从 2024 年底到 2025 年 9 月,短短一年间,刘禹彤竟先后效力于山西、北京、四川、上海四支 WCBA 球队,如此高频的转会节奏,不仅创下联赛纪录,更折射出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的深层生态困境。
刘禹彤的篮球生涯起点堪称辉煌。作为 CUBA 史上最具统治力的中锋之一,她带领北京师范大学完成三连冠伟业,2020 年 CUBA 总决赛狂砍 45 分 9 篮板的神迹至今仍是联赛纪录。2023 年加盟山西女篮后,她很快展现出适应职业赛场的能力,2023-2024 赛季场均出战 18.4 分钟便能贡献 15.2 分 4.3 篮板,投篮命中率高达 61.3%,不仅入选全明星阵容,更获得体育道德风尚运动员奖项。彼时,所有人都期待这位 “大宝贝” 能在 WCBA 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转折发生在 2024 年 12 月。刘禹彤突然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为攻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暂别 WCBA,这一决定让她与山西女篮的合作提前终止。但仅仅两个月后,她便加盟北京首钢园女篮,重启职业生涯。然而在北京的经历并不顺畅,季后赛阶段她的出场时间被大幅压缩,数据也跌至生涯谷底,甚至出现过单场六犯离场的尴尬场面。联赛结束后,她又短暂代表四川女篮参加全运会预选赛,正当外界猜测她将正式加盟这支豪门球队时,上海女篮的官宣再次打破了所有人的预期。
一年四队的转会轨迹,在 WCBA 历史上极为罕见。这既与球员个人职业规划有关,更暴露了联赛制度层面的问题。根据 WCBA 现行规则,球员转会仅需在窗口期完成注册手续,对短期流动缺乏明确限制。2024-2025 赛季联赛扩军至 21 支球队后,强弱分化加剧,不少中小球队面临生存压力,只能通过短期租借球员维持竞争力。而像四川、上海这样的强队,则利用规则灵活性,在不同阶段针对性补强阵容。这种 “即插即用” 的球员流动模式,让刘禹彤这样的实力派内线成为各队争抢的对象。
频繁换队对球员成长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山西时,她是战术核心,拥有充分的低位单打权;到了北京,教练更看重防守速度,她的体重优势反而成为负担;四川队内线有韩旭坐镇,她只能作为替补奇兵;而上海女篮主教练展淑萍则为她量身定制了减重计划和战术地位承诺。不断适应新体系的过程中,刘禹彤的技术特点难以稳定发展,这或许是她始终未能入选成年国家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海女篮为何愿意接手这位 “转会达人”?答案藏在球队的野心与刘禹彤的实力匹配中。上赛季上海女篮仅列八强,内线实力不足是主要短板。刘禹彤的加盟将直接提升球队禁区攻防质量,她的低位单打和护框能力正是球队急需的。为了让这位内线猛将发挥最大价值,上海队专门配备了运动康复师和营养师团队,甚至改造球队大巴,增设冰桶和拉伸床,为球员客场之旅提供专业保障。这些细节让刘禹彤看到了长期发展的可能,“上海队的技战术体系和我的打法很契合,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真正的归属”。
刘禹彤的经历并非孤例,而是 WCBA 当下生态的缩影。近年来,联赛俱乐部运营不稳定导致球员流动性居高不下。2025 年休赛期,曾两夺冠军的内蒙古女篮因资金问题退出联赛,张茹、孙梦然等国手被迫四散寻找新东家。这种动荡不仅影响球队建设,更让球员缺乏职业安全感。与 CBA 完善的转会制度相比,WCBA 在合同规范、违约金设置、球员培养补偿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这也是刘禹彤能够在短时间内多次更换球队的制度根源。
必一运动,bsports必一登录入口,bsports必一体育,bsports官网对于刘禹彤个人而言,频繁转会背后是职业理想与现实压力的权衡。作为在读博士,她既要平衡学业与训练,又渴望在篮球场上证明自己。“我知道自己与顶尖内线还有差距,但我正在努力缩小这个差距”,她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每天都会加练低位脚步和背身单打。2025 年 7 月,她刚帮助中国女篮卫冕大运会冠军,竞技状态正佳。加盟上海后,她将在 9 月 17 日的全国女篮锦标赛中迎来首秀,这是她证明自己的又一次机会。
从 CUBA 的 “大魔王” 到 WCBA 的 “转会王”,刘禹彤的职业道路充满争议却也折射出成长的韧性。在 WCBA 扩军提质的背景下,如何在球员流动与球队稳定之间找到平衡,如何通过制度完善保障球员权益,成为联赛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或许正如上海女篮在地铁灯箱上的宣传语所言:“新的高度,从这里开始”—— 这句话不仅是对刘禹彤的期许,更是对中国女子篮球职业化进程的期盼。随着越来越多像刘禹彤这样的球员在摸索中前行,WCBA 的生态终将在争议与改革中走向成熟。